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城投集团工会坚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,充分发挥职工“娘家人”作用,强化为民情怀,聚焦职工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具体问题,深化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事、烦心事和期盼事,着力提升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强化技能培训“渗透力”
注重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,重视职工培训教育,广泛征集业务能力提升提案,结合年度培训方案,按照集团“三级”培训体系,制定各层级培训计划,积极推行理论培训、需求培训、业余培训、讲师指导“四结合”的技能培训模式,让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培训教育带来的“红利”,在能力素质上不断学习进步。保障职工人身安全,深入推进安全技能培训,围绕项目安全生产管理,采取多种形式,广泛开展班前安全教育培训、防洪防汛应急救援预案演练、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测验、“文明施工+临时用电标准化”项目观摩等多种安全技能培训,先后组织安全生产培训、管理制度培训、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内部业务培训38期,累计培训2600人次,全面提高全员安全意识,掌握安全生产专业知识,增强个人安全防护能力,让职工群众更加安心放心地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。
增强技能基础“原动力”
围绕提素质、增技能、强管理,夯实企业基础管理,两级工会组织扩大技能比武触角,积极联合相关行业承办一些省市级、新区级的劳动技能竞赛,努力打造“能干事、会干事、干成事”的职工队伍。注重优化“培训+竞赛+创新”的技能评比体系,成功承办第四届全省物业管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,并获评“2020年全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优秀组织单位”,促进传统的技能竞赛由“速度型”转向“效益型”,“体力型”转向“智力型”。组织开展了物业管理知识竞赛、“安康杯”知识竞赛、职工岗位技能大赛、手绘户型图技能竞赛、“瑞岭沙盘之星”销讲比赛等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,使广大职工从实践、实操中提升技能水平,真正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,归属感、责任感不断增强。
增强创新创效“内动力”
紧紧围绕新区产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建立创新工作室10个,创新工作室联盟2个,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。截至目前,创新工作室取得国家级专利 3 项,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 篇,完成2项省级工法、3项专利的申报工作,其中1项荣获甘肃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认证、2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。在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方面,成功引入“智慧物业”云平台,实现社区服务立体式、内控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,制作上传物业管理、安全生产等系列课程,建立职业教育与网上培训相衔接的有效机制,提升网络培训效率。在培养技术人才、传承工匠精神、激励创造发明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,为职工创造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。
增强职工服务“亲和力”
坚持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,形成职工代表提案答复办理机制,依法推进厂务公开、平等协商制度,设立职工诉求心愿箱,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为集团发展建言献策,提出了39项提案或建议,收集微心愿28条,答复落实24条。推进普惠服务,认真做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续购工作,参保职工达91人。积极开展巩固创文成果相关工作,申报“新区文明单位示范点”,开展“道德讲堂”、“做好文明有礼甘肃人”、爱国卫生等活动,积极倡导“健康生活、快乐工作”理念,举办职工篮球赛、足球赛、趣味运动会、棋牌比赛、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,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。
拓宽晋升渠道“影响力”
积极搭建职业成长成才平台,把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、管理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,做到同培养、同选拔、同考核、同使用,一批批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一线职工提升到项目经理等管理岗位,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进取环境。2021年,23名产业工人光荣入党,提升了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。完善《劳务派遣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》,依托“智慧物业”平台考核管理模式,以岗位关键度和业绩贡献度作为考核依据,适当拉开差距,并对新取得高级职称和职业资格的职工给予一定金额补贴,使职工努力有方向、奋斗有目标、奉献有收获。